特別專訪 Vol.1 服部滋樹先生
PROFILE
服部滋樹/graf 代表、創意總監
1970年出生,大阪府出身。graf 代表、創意總監、設計師。在美術大學學習雕刻後,曾在家居選物店和設計公司工作,於1998年與在家居選物店認識的朋友共同創立了graf。從事建築、室內設計等方面的設計以及品牌總監等工作,近年來更在社會活動中展現其才能,如協助地區再生等。京都藝術大學藝術學部情報設計學科教授。
https://www.graf-d3.com/
THEME
為了2025年即將舉辦的OSAKA-HAKU,我們採訪了graf的服部先生,他在藝術、設計和城市生活等領域皆有很高深的造詣。服部先生分享了他享受博物館的方式、對博物館與城市關係的想法,以及對OSAKA-HAKU的期望,這段訪談中充滿了讓我們想馬上付諸行動的動力。
01
在我看來,博物館和美術館 是發掘城市魅力的入口。
海外旅行時,我通常會先去參訪該城市的歷史博物館或自然歷史博物館,然後再巡覽美術館,以此觀察城市現代的面貌。歷史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有扎根於當地的研究者,不斷探究各自城市的歷史。舉例來說,自然歷史博物館不僅止於歷史,還會關注地形、水源的發展、棲息的生物等,研究範疇非常廣泛。從這樣的自然變遷中,我們也能看到工商業的變遷,透過了解當地風土,我們的視角也會發生變化。而且在美術館,透過其收藏等可以整合出歷史的脈絡,各種知識和資訊都可以豐富自己的視野。透過不斷尋找視角並做改變,我們更能享受城市的樂趣。在我看來,博物館和美術館是發掘城市魅力的入口。
參與OSAKA-HAKU的6個場館也是相同的存在,雖然各館學術人員研究的領域看似是不同的世界,但卻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。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和工作,種種事物都會相互聯繫,這是對城市和風土進行生活研究的一部分。培養上述的觀察力當然很重要,而且還會有很多的體悟,有時甚至可能遇到能夠推動我們前進的契機。如果在人生中感到迷茫,或許閱讀前人的言論可以解惑,或許欣賞卓越的藝術品能獲得力量。博物館和美術館等場館就是這樣一個能給予我們啟發的地方。OSAKA-HAKU的6個館各具特色,單獨參觀每個館也很好,但根據個人的觀察視角,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就像數珠繫結一樣,因此建議嘗試周遊,或許會有更多有趣的相遇。
02
能夠更新思維,改變我們的視角。 這就是博物館在城市中的作用。 能夠更新思維, 改變我們的視角。 這就是博物館在 城市中的作用。
現今社會試圖做各種嘗試來實現福祉,但只有當本質價值深植人心時,人們才得以享受到福祉的根源。如果對於所有事物都沒有意識,那麼就無法享受福祉,甚至可能失去察覺內在萌發的本質價值。由演算法提供所有事物的當今社會使人感到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,這導致了僅僅成為被動的消費行為。就我個人的看法,其原因可能是20世紀這個時代對服務業的過度消費。我們已經習慣了無論好壞都照單全收。當然提供的事物有時也是很棒的,然而,我們應該也擁有許多可以自己尋找、去追求的事物和時間。但似乎我們的注意力變得難以集中在這些事物上。
未來的生活方式和新價值中,現在媒體等常用的一個詞語是「多樣性時代」。或許曾聽過或讀過這個詞,但僅僅了解這個詞並不足夠。重要的是去探討「多樣性是什麼?」如果不將注意力轉向這一點,什麼都不會改變。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,更要發揮能動性。越具能動性,就越能接近我們理想中的福祉。要為此積累新的知識和經驗,博物館便是一個很好的場所,每當有新收穫時,自然而然地思考也會得到更新。視野也會改變。
博物館在城市中的作用,就在於此。我認為博物館的根本價值對於社會所追求的福祉是不可或缺的。
03
透過作品啟發想像, 那段時間和體驗將變得更加有趣。 那段時間和 體驗將變得更加有趣。
『青花辰砂 蓮花文 壺』
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(安宅英一先生寄贈)
攝影:六田知弘 MUDA Tomohiro
我有一個5歲和一個2歲的小孩,我經常帶他們參觀各種博物館。在回家的路上和他們聊天時,會有「那個是怎麼樣的?」或者「真的是這樣嗎?」之類的問題,自己也不自覺地展開了一些想像。光是聽他們的想法就很有趣,我自己的視角也經常因此而有所改變,孩子們的視角似乎在日常生活和博物館之間無縫地連接在一起。一塊小石頭宛如有了不起的大發現一樣樂此不疲地談論,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非常具能動性。相比之下,我覺得成年人習慣隨意將日常和非日常劃分開來。美妙的發現並非僅在非日常中,就連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能帶來驚喜的發現。像孩子們那樣具能動性並發揮想像,或許能培養出真正的知性。
例如,大阪中之島美術館擁有許多反映時代的作品。透過作品想像「這個時代是什麼樣子的呢?」,或者觀察設計並思考「當時的習慣是怎樣的呢?」,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作品並思考,這樣的時間和體驗將會更有趣。我也喜歡民藝品,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了柳宗悦都感到驚艷的作品。那是一個繪有蓮花的壺,據說柳宗悦對它有著與其他評論家不同的見解。
當我看到實物時會想像「柳宗悦當時欣賞這件作品的著眼點是哪裡?」、「他關注的是哪裡?」,我自己也可透過該作品體驗他的視角。能夠跨越時空進行這樣的體驗,真的非常美好。
04
以OSAKA-HAKU為契機, 希望人們與博物館能夠雙向越境。 以OSAKA-HAKU為契機, (大阪世博会)为契机, 希望人們與博物館 能夠雙向越境。
當前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等都以各自的學問形成了封閉的框架,但如果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角度,我認為可以超越這些範疇。例如,如果藝術和科學進行交流,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作品在大阪市立科學館進行分析,就能進行更深入的解析,比如「燒製的顏色是什麼樣的,使用了什麼釉藥」之類的。透過科學的解析,可以有新的視角,我們的知識也會更加擴展。不單單在一個館內完結,超越範疇會帶來各種影響。進一步而言,不僅僅是超越學問的範疇,而是重新創造21世紀的學問。人文教育是我們在擁有文明的同時,進行跨越溝通、經濟和學問的基礎,如果OSAKA-HAKU能成為這樣的契機,那就太好了。
然後,包括我們在內的大阪居民,以及來遊玩的觀光客,透過參觀OSAKA-HAKU,關注到大阪生活本身,與展出的各種“大阪之寶”相遇,培養知性。這樣一來市民力量、城市力量和觀光魅力都將提升。期望OSAKA-HAKU成為人們與博物館雙向越境的地方。這只是我的個人理想,但希望整個大阪都能成為一座博物館。每個市民都像學術人員一樣,發現並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。例如,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資訊,對遊客來說可能成為重要的旅行靈感。學術紀實和真實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為了解大阪的新入口。歷史和藝術相關的事物也與OSAKA-HAKU產生聯繫,當各種資訊散播開來,那麼在迎接2025年時,不僅是OSAKA-HAKU,整個大阪城市本身也將變得趣味無窮。